首页 人格魅力感悟 正文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感悟,郭沫若的剧本屈原

admin头像 admin 人格魅力感悟 2024-05-11 17:05:24 42
导读:郭沫若屈原的艺术特色《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古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通知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渴望自由与...

郭沫若屈原的艺术特色

《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古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通知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渴望自由与反抗愿望。《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

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3)《雷电颂》是全剧的高潮,气势雄浑,格调崇高,是屈原不断酝酿的悲愤情绪的爆发。

它虽然是历史剧,但矛头直指现实;反映了整个中国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心态,但它又高度浓缩,戏剧冲突极为强烈,场面极为紧张。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屈原》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因此抗战时期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

郭沫若(1892-1978),中国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是《屈原》。

由上艺术特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郭沫若于历史人物屈原身上所表现的强烈的作者自己的主观愿望,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思想上的,屈原就是诗人郭沫若的化身,是他的代言人。

”(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郭沫若正是持着这样的历史观点,从反对投降、反对独裁的现实政治斗争需要出发,以战国时代联合抗秦的故事作题材,创作了《屈原》以及《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等剧作。

《屈原》人物塑造的特点,是《屈原》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一。作为历史剧的人物塑造,主要写人物的精神品格,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就是“失事求似”。作者不拘泥人物的历史真实,舍弃了人物琐细的生活细节,把人物理想化。

而贯穿其中的,是善恶、忠奸、美丑的斗争和较量。二,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你对历史剧屈原不死的结局有什么感受

1、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

2、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屈原自杀太不应该了,也太不值得了。大道理上说,身体毛发受之于父母,岂可随意毁之。小道理上说,生命是自己的,不能为别人而活着。

3、能活着的屈原是活化石。不但是历史学家的追捧的对象,所有的科学家,包括人类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等等都是他屈原的铁杆粉丝!可能还会惹来外星人!好了,要说得太多了,就点到为止吧。

4、历来,各类英雄在现在中遭遇失败或郁郁不得其志之后,不外有几种倾向或结局:一则转移情感、寄托志向;二则隐居桃园、了却残生;三则颓废丧志、郁郁寡欢;四则同流合污、子甘堕落。

5、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在政治动荡时期,屈原所在的楚国却小人得志,君主无能,尽管屈原有着爱国情怀和政治才能,也不能阻止历史悲剧的发生,最终屈原以死殉国。

郭沫若的屈原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屈原

在这里,屈原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人物,剧本是自觉的追求政治主题的尖锐性。

《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古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通知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渴望自由与反抗愿望。《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

《屈原》五幕:《橘颂 》、《 受诬》、《招魂》、 《被囚》、《 雷电颂》。第一幕:《橘颂 》通过屈原写《橘颂 》和他对宋玉的教诲表现屈原品格高洁、意志坚强、刚直不阿。

本文地址:https://gysjhnl.com/post/2032.html
若非特殊说明,文章均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原链接。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