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悟评价 正文

小学科学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小学科学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admin头像 admin 感悟评价 2024-06-07 09:06:32 39
导读:《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案例与反思二《比较水的多少》是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内容共分为两个局部。一是比较和验证水的多少,通过三个装有水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瓶子进行比...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案例与反思

二《比较水的多少》是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内容共分为两个局部。一是比较和验证水的多少,通过三个装有水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瓶子进行比较,使同学的意见发生分歧,从而使同学能够主动地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用身边的材料(如饮料瓶等)制作一个能装500毫升水的桶;一个能装400毫升水的桶。用这两只桶怎样才能够得到300毫升的水。《比较水的多少》教学反思 这节课较以前的《比较水的多少》也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应该说比以前更加的科学,探究的味道更加的浓厚。

用身边的材料(如饮料瓶等)制作一个能装500毫升水的桶;一个能装400毫升水的桶。用这两只桶怎样才能够得到300毫升的水。教学反思 这节课较以前的《比较水的多少》也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应该说比以前更加的科学,探究的味道更加的浓厚。

你好,以下关于小学科学《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设计,可以参考。【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由于学生三年级刚接触科学课,刚接触实验设计,所以本课试图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设计实验,便于学生打好科学课实验设计的基础。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1《观察一瓶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节观察课,教学重点是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教学难点是认识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反思1 - 课程概述:本课为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内容聚焦于水的观察。重点在于通过多感官体验认识水的特性,难点在于理解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思考:一年级学生往往注意力分散,易被无关事物吸引。因此,在数据搜集阶段,需明确目标和任务,并提供指导,以避免信息搜集的偏颇。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用自由谈话的方式,通过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来引出课题-观察一瓶水,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对比观察水和洗发水的时候,我用找相同和不同来引出观察活动,聚焦了观察的目的。然后我提前对观察液体方法中的闻进行了指导,并告诉学生我们这么做的原因。

活动材料:水、洗发液、爱心瓶、星星瓶、木块、塑料盒 活动方法:将水和洗发液分别装进爱心瓶和星星瓶,同时将木块装进塑料器皿里,让学生再次观察瓶子里面的水、洗发液和木块有什么不同,然后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做得好:每组准备了材料,每个学生有机会亲自观察一瓶水。带着学生复习前面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让学生对看、听、摸、闻水的什么特征有具体交代,保证了观察效果---让科学概念、探究目标达成好。先观察水,再观察洗发液,然后进行水和洗发液的流动实验,各环节有序进行,不混乱。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由此我反思:为什么在教室上课时学生中会有不少同学提不起精神、听不进去。

一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 部分的观察植物的方法。上第一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刚返校,可能纪律上会较散漫,所以上课 时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虽然教学目标也达到了,但感觉学生失去了亲近自然、实地 观察自然的机会,很多植物神奇的地方不能亲自领略。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怎么写

1、学会从整体到 部分的观察植物的方法。上第一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刚返校,可能纪律上会较散漫,所以上课 时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虽然教学目标也达到了,但感觉学生失去了亲近自然、实地 观察自然的机会,很多植物 神奇的地方 不能亲自领略。

2、小学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1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一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

3、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 《摆的研究》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的第六课。学生在上一堂课中对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相同的结论。但是在实验中也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有的组摆摆动得快,有得组摆摆动得慢。这节课就上堂课留下的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4、学生对历史人文同样感兴趣。在讲到地球家园中沙漠时,我自主加入了沙漠一些奇闻异事,我发现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反思到科学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理性分析自然现象,如果能融入进一些历史人文知识,可能会更生动有趣。将口头表扬中加入科普性质的奖励。

本文地址:https://gysjhnl.com/post/3531.html
若非特殊说明,文章均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原链接。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