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德与法律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是在法律调整的范围,那么只能遵守法律,不知道法律只知道道德的观点不能成为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另外,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些道德伦理范畴的关系是法律不能解决的,你比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可能通过法律上的合同来加以调整。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在当今这个高度依法治国的社会,在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当优先适用。违法后的处罚是必然的,但可以在此基础上稍加调整,按照道德的层面进行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由道德来决定处罚的轻重,是理性而又感性的,也是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所谓自然法是自然万物的理性法则,其实只是道德法则,它在任何社会中充分实现便是法,因此它不但是法律的制定依据,而且还是法律的好坏善恶的最高标准。尽管自然法学派学说不断发展变化,但依旧坚持法律应以道德为基础的观点。与此相反的是,实证法学派强调形式主义,主张道德与法律相分离,法律高于道德。
恶法 不是 法律。(比如纳粹德国的法律)违背 宪法 的法律不是法律。“禁止下河,否则罚款200元”这不是法律。法律和道德发生 矛盾就听法律的。道德 是没有 恒定标准的。法律就是最 高尚 的 德行。
1、不要被别人道德绑架所吓倒,法律是治理动辄使用道德绑架的人群最有力的武器。用德道绑架他人的人,一般都是不懂法律,更没有具备分辨是非的大脑,也就是缺少逻辑思维能力。遇到这种拿道德绑架来伤害你的人时,你只需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狠狠地还击。
2、尤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更要以此为教育宗旨,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如此才能达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的“提升全民族法治素养与道德素质”的目标。“德法兼修”的好公民,就是具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的时代新人。
3、一个最基本的民法原则或商法原则,将一种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因此,从西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西方的法律进化是成功的,至今为许多东方国家所借鉴。
4、坚守指在极端情况之外都应遵守,原则是一个人对于价值的思考,现实的判断,接受了人文教育的熏陶,人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个人判断准则,它的标准是道德。重要是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和影响力。而判断何者更重要的标准,是二者产生冲突时,哪一方不能舍弃,保留哪一方更有价值。
5、但纵观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的我国法制建设工作,大多数限于经济行为的规范,很少和道德建设相联系,而道德建设,如上所述,又偏重于思想意识规范的“软”建设。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建设社会效果的不尽人意,就带有不可避免性。因为在社会转型期,人的道德观念最容易混乱,这可以说是一个规律。
6、此外宗教有一定的“副作用”,必须合理引导,因为在信徒那里,宗教道德高于世俗道德,宗教法律高于世俗法律,当之间存在冲突时,比较难以解决。而且如果宗教被恶人控制,危害作用将是非常大的。总之,道德和法律约束范围广,对每个人都适用,宗教的作用范围虽有限,但效力也比较大。
1、通过前面所述可以知道,法律的产生是弥补道德的缺陷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内在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法律产生于道德的基础之上,而最早期的法律往往为义务性道德的转化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2、道德和法律是同一伦理体系中两个不同区段的东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它们只会混淆不会冲突,如果冲突,那一定是有人混淆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应根据最普遍的民意重新认定我们道德的底线规定我们法律的边界,重建更合理的法律体系,然后不折不扣的执行法律。
3、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在当今这个高度依法治国的社会,在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当优先适用。违法后的处罚是必然的,但可以在此基础上稍加调整,按照道德的层面进行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由道德来决定处罚的轻重,是理性而又感性的,也是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4、适应道德的新法律产生;二是在法律的影响下,一些旧道德退出历史舞台,形成于法律相适应的新道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同是道德范畴,其质量也有千差万别,同是法律,也有科学和不科学之分,因此不能泛泛的说二者出现冲突应该如何取舍。希望对你的理解有所帮助。
1、因为,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供参考。
2、当法律与道德相冲突时,为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稳定,应先适用法律,在法律基础上考虑道德层面,依法酌情处理. 答案补充 第一,法律与道德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互相依赖,互为支持。
3、维护法律的尊严,中国现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而道德不具有强制性,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才能让社会稳定,中国要强大必须依法治国,法律和道德出现冲突的时候,以法律为最后准绳,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道德的最低底线就是法律。